医院案例

上海市级医院临床创新案例⑩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建立与应用

时间:2024-09-12 字号

  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于胰腺、胃、肠等消化器官,尤以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最为常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呈现出高度异质性,既可表现为缓慢惰性生长,亦可表现为侵袭性生长、甚至早期发生转移,临床容易误诊误治,治疗不足与治疗过度并存。

  手术切除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联合脾脏切除是传统标准术式。近年来,关于2厘米左右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方式选择,是标准切除还是肿瘤剜除存在争议。其中,是否需要清扫淋巴结是核心问题。另外,对于患者根治术后如何随访复查是否需要辅助治疗,治疗药物如何个体化选择?目前均无定论,亟需建立规范的治疗策略。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虞先濬、吉顺荣、施思、汤伟、陈洁、徐近、刘辰、徐晓武、王巍、倪泉兴组成的研究团队,历时10年,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方式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以及复发转移预测三方面入手,形成了完善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个体化治疗新策略,实现了术前精准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术中肿瘤微创精准切除,规范淋巴结清扫范围,最大程度保留胰腺功能,术后甑别高危复发转移人群,进行个体化随访治疗。

  团队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术后五年生存率从90%提升至96%,构建淋巴结转移及复发风险预测预后模型,指导手术及术后治疗决策。同时基于大样本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数据,构建预测预后模型,指导手术方式选择,提出对于病理分级为1的小肿瘤,可行微创保留胰腺功能手术。

  团队还通过分析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2529例和多中心数据库1143例大样本数据,发现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增殖生长存在特殊性,证实对预后的影响排序应为“胰外侵犯淋巴转移肿瘤大小”,建立了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上海版改良国际分期系统。对于肿瘤存在胰外侵犯的患者,无论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均应归类为III期肿瘤,均应行传统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体尾脾脏切除术,相关成果被美国随访指南引用。

  团队还通过深度学习,开发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可以术前精准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指导是否需要淋巴结清扫。对于低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可以行微创肿瘤剜除,无需淋巴结清扫,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于高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患者,需行规则切除+淋巴结清扫,保证肿瘤学效果。同时构建基于临床病理特征及多组学分析的复发风险模型,甄别高危复发转移人群,指导术后随访治疗策略。团队建立疗效预测模型,指导个体化药物选择:构建基于增强CT的影像组学模型,准确评估舒尼替尼疗效,筛选舒尼替尼治疗获益人群。

  基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关键抑癌基因MEN1状态,团队实现基因分型指导的个性化治疗。同时建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蛋白组学分子分型,开发多变量肿瘤亚型分类器,通过药物筛选,发现肿瘤亚型特异性的靶向药物,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

  以上成果多次刊于国际权威期刊,团队还牵头制定《中国抗癌协会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指南(2022版)》及英文专家共识。相关手术技术和预后预测模型在全国17家三甲医院1000余例患者中应用,效果卓著。该项目曾获得申康中心临床研究三年行动计划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