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光所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光学研究室联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利用集成免疫细胞定位功能的微流控浓度梯度芯片分析了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趋化迁移行为,并提出一种基于多维度免疫细胞趋化运动参数的脓毒症预后评估新方法。
脓毒症是许多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如烧伤、创伤、胰腺炎等)的共同病理生理过程,病死率高,治疗困难。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罹患脓毒症,是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主要死亡病因。
脓毒症的实质是机体在对抗病原或应激过程中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失控,从而导致的多脏器功能障碍。集成化微流控技术能够快速分选细胞,并直接分析其生物物理功能,如迁移、吞噬、粘附、变形等。其中,免疫细胞迁移是其参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的关键过程,对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监测至关重要。
安光所研究团队在微流控浓度梯度芯片监测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微流控脓毒症中性粒细胞迁移功能综合评价指数,并发现该指数与脓毒症严重程度评估方法及常用生物标志物水平显著相关,且预测脓毒症死亡结局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达到了86.73%和86.71%,有望成为脓毒症诊断、病情评估和预后监测的有效新指标。相关成果以《整合6个基于微流控的中性粒细胞趋化迁移参数创建的脓毒症患者预后评估新指标》为题发表于知名期刊《塔兰塔》。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展了微流控脓毒症T细胞迁移功能分析方法,揭示了脓毒症患者T细胞功能受损与血浆微环境的改变相关,还提示线粒体抗氧化剂甲磺酸米托醌(MitoQ)可作为脓毒症候选药物。相关成果以《D4芯片揭示脓毒症中T细胞功能受损:来自血浆微环境分析和线粒体靶向治疗的见解》为题发表于医学领域知名期刊《震惊》。(记者 鹿嘉惠 通讯员 杨柯)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